查看原文
其他

洞庭画卷:美景正与发展齐飞

观潮君 观潮的螃蟹 2020-12-21

5月4日,沅江市赤山岛龙虎山,灌丛中的灰头鸦雀。图/李剑志


5月初,南洞庭湖中的赤山岛龙虎山上,沅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剑志用相机拍下了一张灰头鸦雀的照片。


虽然只看到了这一只,虽然只做了一会“模特”便飞走不见,却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件——这是南洞庭湖对这种鸟类的首次记录。



观潮君了解到,从2018年开始,洞庭湖每年候鸟数量都呈现增长的趋势,数量达到两万左右。不仅出现了灰头鸦雀,还出现了极危鸟类青头潜鸭——于鸟类而言,“环境好处是吾乡”,鸟类数量的增多,非常直观的反映了洞庭湖水环境正在整体向好。


痛定思痛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龙春涛 摄


五代词人张泌有“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之句,赞誉洞庭美景;唐人元稹更是直言“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八百里洞庭之美景,让无数人为之心驰神往。


曾几何时,这样的美景因为污染而变得伤痕累累、大打折扣;曾几何时,这样的赏心悦目,曾因大量的围湖圈地而令人黯然神伤。


观潮君注意到,在最严重的时候,享有“洞庭之心”美誉的益阳市大通湖,水质曾达到了劣Ⅴ类——2015年9月,益阳市水文局监测发现大通湖水质为劣Ⅴ类;同年10月,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核实该区域水质为劣Ⅴ类。2015、2016年,大通湖在国家考核地表水水质断面时,被评定为劣Ⅴ类。


上图是大通湖原生态的湖水,下图为水草净化后的湖水,堪称迷你版“水下荒漠”与“水下森林”的对比。(资料图)


大通湖是湖南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劣Ⅴ类意味着水质严重恶化到了基本丧失水的使用功能的程度,也正因如此,益阳一度被生态环境部专题督导、省政府专题约谈。


也正是从那时起,湖南痛下决心,展开了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五加三”行动,即“五大专项行动”加“三年行动计划”,立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誓让八百里洞庭重现碧波荡漾。


艰难“疗伤”

 

2016年3月,湖南正式启动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围网养殖清理、河湖沿岸垃圾清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查。


针对洞庭湖常年积累越来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接连展开。


据统计,五大专项行动累计关停退出或易地搬迁规模养殖场8827家、疏浚沟渠8.79万公里、拆除矮围网围472处、排查整治工业企业2860家、清理杨树22.88万亩。


备受瞩目的“下塞湖矮围”拆除行动中,益阳沅江市共组织人员近3000人次,耗资966万元,完成土方量109万方,提前7天彻底拆除下塞湖矮围剩下7200米矮堤及有关附属物,实现内湖外湖全部联通。


2018年,湖南印发《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突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染等十大重点领域,以及大通湖、华容河等九大重点区域整治。


“三年行动计划”中,共完成116.67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扩大湿地1668.8公顷,完成湿地修复52.26万亩,实施“五结合”工程222个。


2019年,全省国考、省考断面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分别达到95.6%、91.7%,洞庭湖区总磷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41%,接近Ⅲ类水质标准。


“由全湖劣Ⅴ类到现在Ⅲ至Ⅴ类水体同时出现,我们用了快三年时间。如果再等三五年时间,完全可以还湖一个健康的水生态系统。”站在大通湖大堤上,湖南益阳大通湖区管委会副区长刘文对洞庭湖治理信心满满。


从2016年中央环保督查组反馈监测断面已无Ⅲ类水,到2019年湖区总磷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41%,接近Ⅲ类水质标准,被誉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经历了艰难的自我疗伤过程。


如今,伤情渐复,千古洞庭“古诗词容颜”正在回归。


“两条腿”走路


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


省委书记杜家毫曾指出,要以洞庭湖生态功能区建设为平台,在青山永驻、绿水长流中作出新贡献,这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将来的优势在哪里?就是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湖南岳阳城陵矶港环保提质改造前(上图)后(下图)对比。图/新华社


绿色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之道。在“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中,湖南坚持走好走稳环保和发展的“平衡木”,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两条腿”走路。


“我们已经淘汰了洞庭湖沿岸化工、造纸、印染等落后产能,如今转型的沅江芦笋、芦笋菌产业已经瞄准千亿元产业的目标。”沅江市副市长高应良认为,沅江优质生态资源正转化成优势经济资源,环洞庭湖产业转型升级,正助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如今,洞庭湖区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泵站为龙头,内湖和撇洪河为依托,小型泵站及河网渠系相结合的排灌格局。为缓解渍涝灾害,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促进农民增收,保证粮食安全及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使洞庭湖区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天下粮仓”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商品粮基地。


为巩固治理成效,夯实发展根基,在推动《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和省内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的基础上,湖南即将开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终期评估,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洞庭湖正在“守护一湖碧水,助推绿色发展”的接力奋斗中脱胎换骨。


治理没有终点


2019年11月,湖南正式印发了《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2018-2025年)》,对洞庭湖保护提出了更多具体的目标。


比如,在供水安全方面,《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新建农村供水水源工程30处,配套新建改建供水管网约4000公里。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2万吨/日,提标改造51个污水处理厂。


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实施方案》更是明确提出,到2020年,完成洞庭湖区湿地修复65万亩,确保洞庭湖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5%以上。而预测到2025年,洞庭湖湿地修复面积将达100万亩。


今年3月26日召开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湖南省省长许达哲提出,湖南要积极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守护一湖清水、造福三湘人民。


“4月28日集中开工的一批重大项目,其中就包括长江经济带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等35个生态环保项目。”湖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观潮君,湖南建设大美洞庭、生态潇湘的脚步从未停止。



我们相信,已经徐徐展开的洞庭画卷,不仅有如诗如画的风光,也有湖南人的担当和荣光,更有新湖南富饶美丽幸福的未来。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往期精选


护士,湖南用实力宠你!

湘助非洲!湖南12名援津专家背后的故事

深读丨湖南深化整治“两个主义”“10条措施”释放强烈信号

逆行非洲!湖南白衣天使“援津传奇”写到第18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